如果你是女人,請你跟男朋友(老公)一起分享此篇文章
在單位,我可能是最令大家羡慕的男士了,大學畢業後順利考取公務員,
最後進入航空公司辦公室,剛剛三十出頭就晉升為辦公室主任。
- Jul 17 Mon 2006 11:14
一碗湯的故事
- Jul 15 Sat 2006 21:49
致富,是一場心理遊戲
- Jul 15 Sat 2006 21:16
網頁設計課程
因為上課時間的關係,所以課程我要重新安排了...
上課時間在星期六的上午11:00~12:00
課程大綱:
1. 認識部落格(2次的課)
- Jul 15 Sat 2006 21:11
獨角仙
昨天晨晨跟我說,她家的獨角仙要生寶寶了...
我小時候一直沒有機會養,不過我倒是有一本獨角仙的漫畫書
不過不知道跑去那裡了,裡頭有介紹獨角仙從小到大的過程,
還有真實的照片。
- Jul 15 Sat 2006 21:08
<喬家大院>後的真實:喬致庸和他的後代
“到喬致庸的生平就有了比較准確的記錄。”武殿學說,“他出生於1818年,去世於 1907年,活了89歲。在整個喬家前幾代人中,喬致庸是最長壽的一個。”歷經兩代人經營,到喬致庸出生時,喬家家境已經比較富裕。喬致庸青年時代已經考中了秀才,《喬家大院》的作者兼編劇朱秀海說,他的生活本來應該與商道無關的。“當時喬家有三門。一門人丁不旺,二門已經出了5個舉人,家裡豎了5個石旗杆,生意則是喬致庸所在的三門主要在做,但三門卻沒出過一個舉人。喬致庸的大哥有個願望,就是希望喬致庸能給三門掙個舉人,豎個旗杆。如果將來能再中個進士,這輩子的任務就提前完成了。”
山西歷史上名人薈萃。武殿學說,光是祁縣,元以前正史裡所出現過做官的人,初步統計有數十人之多,但元朝之后祁縣就沒出現過大官。這樣一個轉變,除祁縣不是北方的政治中心,更重要的是明朝中期,為對付元朝的殘余勢力,朝廷在北方邊境建設了9個邊關重鎮,稱為九邊。大量軍隊駐扎物資消耗驚人,這給了山西人經商的大好機會。武殿學說,從明代山西人以經商為榮的風氣就開始形成。“以祁縣為例,它的氣候並不很好,每年的無霜期170多天,土地不是很肥沃,也沒什麼特產和礦產,經商稱為唯一的一條路。好在祁縣處於山西交通中樞,信息比較靈通,通商有便利條件。在50年代搞過一個調查,祁縣當時一半以上家庭都有經商史。當時祁縣人口在10萬多一點,按這個推算,當時祁縣就有兩萬多人在外經商。干買賣也分兩種,一種是自己做生意,一種是入股或者當雇工。道光年間北京城有300多家糧店,100多家都是祁縣人開的。晉商發展到最后,主要以府南縣為主,也就是太原府以南的榆次、太古、平遙、介休,當時傳統叫‘祁、太、平’,也就是祁縣、太谷和平遙。”
祁縣喬家堡的喬致庸雖然生活在這個商業氣息濃厚的地方,卻幼年失去父母,由大哥大嫂養大,極受大哥關愛。朱秀海說,由於大哥對他照顧有加卻沒有一般做父親的嚴厲,喬致庸的生活可以說過得很自在,“年輕時的喬致庸是個有錢又有閑的人,他對當官其實也沒什麼興趣。當時一個縣令年俸隻有50兩銀子,加上養廉銀也隻多了幾百兩。而那時候喬家最年輕的大掌櫃一年也有1000兩白銀的薪金,這還沒有算上4年一次的賬期分紅”。朱秀海說。然而沒想到咸豐初年,北方捻軍和南方太平軍起義,南北茶路斷絕,喬家當時在祁縣的大德興絲茶庄主營生意就是絲茶。“當時天下的生意主要就是6種:糧、油、絲、茶、鹽、鐵。鹽、鐵從來都是朝廷控制,喬家基本沒有涉足。糧油生意主要是喬家在包頭的復字號做。我在電視劇裡描寫爭奪高粱霸盤,正是基於這樣一個背景:糧油這樣的大生意都沒有了,於是連高粱這樣的小生意都要爭奪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