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!雖然沒有讓專業的人判斷過,不過我查了一些資料,再加上一些過去的經驗,我應該算是一位學習障礙者...
想不到我是現在才發現,雖然一開始知道,有一點難過,不過後來慢慢能接受自己是真的在學習方面有一些困難,這些淚水是連家人都不懂的,小時候常常因為這樣而被打被罵,也就真的相信自己是個笨蛋吧!自卑的感覺總是跟隨著我...

為什麼會想要分享呢?或許有些人跟我有相同的經歷,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,如果能因為我的分享,而讓你/妳得到幫助,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囉!

不看自己所沒有的,而是自己所擁有的...

我帶著自己很笨的心態,成長到大學,才發現,我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學校所教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,這也就開始了一條新的學習旅程

8/22 google 了一下學習障礙,而找到了 ADHD,後來又發現了 ADD,開始尋找線索,一開始去請教有國小教學經驗的 milly,然後是特教的黑熊,得到了要去找專屬於自己的「學習策略」,晚上聚會後,去誠品找到「分心不是我的錯」,看了書中的一些個案,發現跟我的過去到現在,還有到教會後所經歷到的成長,真的讓我心中浮出一個超大的「哇」!目前跟我最接近的是非過動型的注意力缺乏症。

接下來的幾天,會有一些心情很特別,比方說,如果我太過於專注在這個症狀上,我會比較低落,但很又興奮,真是矛盾...XD
後來我想要再找幾位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的人來談談,目前我發現教會中有不少人知道這個症狀的,但大部份的人是都不知道,不過過動兒就幾乎人人都知道。

8/25 跟一位老朋友剛好聊到這個話題,他說他也有類似的情況。

8/28 在試著了解這個症狀的過程,我的內心一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衝擊,有些是負面的,也有些是正面的,而跟別人聊到這個話題時,有人會給我一些回饋,也有人認為沒有必要太過於看它,不論如何,我想要正面的去認識這個有趣的症狀,因為它幾乎為我找到成長過程的一些解答,是我生命中除了信仰以外的大發現,當然或許我去找了醫生診斷後,是沒有的,奇怪的是我內心是有矛盾的,如果一方面有的話,它可以成為我的一個見證,如果沒有,也是很 OK,就當多學習到一件事情。

相關來源:
【轉載】分心、過動 注意力缺失症

相關書籍:
分心也有好成績
分心不是我的錯
內容摘錄:
●前言
我的經驗

我有注意力缺失症(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, ADD)。我是在三十一歲時發現的。當時我正要完成麻省精神健康中心兒童心理師的訓練課程,神經心理學的教授花了幾堂課描述注意力缺失症。我訝然發現:「原來是這麼回事!」

她說:「有些孩子永遠在作白日夢。他們通常很聰明,但是無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持續專心。他們充滿活力,無法安靜下來。他們言行衝動,無法抗拒令人分心的事。」

原來我的毛病是有原因的!

我鬆了一大口氣,並且越來越興奮。我的毛病有個名字,可以診斷。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有點瘋狂,原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!

隨著課程的進行,我找出所有找得到的相關文獻來閱讀。我不但發現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症,而且有些家人也有相同徵狀。這一點也不奇怪。注意力缺失症和家族遺傳有關。我去聽了一場注意力缺失症專家--保羅.文德醫師(Dr. Paul Wender)的演講,也讀了他的書。我覺得如釋重負,我不是小學老師眼中的懶惰鬼,也沒有什麼壓抑的潛意識衝突使得我靜不下來。

我的問題來自於天生的神經異常。我非常容易分心,不能忍受挫折或無聊,比一般人衝動,喜歡刺激。我似乎總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。

終於,我知道為什麼我會莫名其妙的轉移注意;為什麼在小學的時候,我會為了一個難懂的觀念氣得把鉛筆折斷,在教室裡亂丟;為什麼讀一頁小說要來回唸七次才弄懂;為什麼說話說到一半,我會忽然改變話題;為什麼會常常放下正在做的事,去做別的事;為什麼會常常忘記原來在做的事;為什麼我總是喜歡追求新奇,總是在開始新計劃;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高度刺激,例如治療有暴力傾向的病患,或下大賭注賭馬。我以為自己的個性有缺陷,甚或有點精神病,這個部分一直讓我感到挫折害怕。現在知道這是神經異常的現象,我反而安心了,我終於能了解自己的這個面向,開始原諒自己。

我不喜歡「注意力缺失症」這個名詞,但總比原來的名字--細微腦功能異常(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)好多了。正確的說,注意力缺失症目前被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ttention-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 ADHD),把過動現象也包括進去了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標籤未盡如人意,因為幾個原因。首先,我們不是注意力「不足」,而是注意力「有缺陷」;我們有時可以有非常專注的注意力。而且,有的人過動,有的人不過動;事實上,很多人整天作白日夢,靜的不得了。加上「過動」這兩個字容易引起濫用和誤解,令人分不清正常的激動和生理性的過動有何不同。「症」這個字也容易引起疾病的聯想。雖然注意力缺失症引起的問題很多,但是注意力缺失症不完全是一種疾患,它也有它的優點,例如活力充沛,直覺強,創造力強,熱中事物。這些長處都被「症」這個字給掩蓋住了。注意力缺失症並沒有毀掉我,我仍然成為一個醫生。許許多多的人像我一樣有注意力缺失症,成就還比我更大呢。

雖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目前美國心理學界正式使用的名詞,本書將使用注意力缺失症來包括過動和不過動的人。

自從十年前那個炎熱的夏天,第一次聽說注意力缺失症以來,我一直都在研究和治療注意力缺失症的兒童及成年患者。直到今天,我仍然在學習。經由這些患者和我自己,以及我們的家屬、老師和朋友的經驗分享,我發現注意力缺失症對我而言,不只是一種疾病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
我越來越清楚,雖然注意力缺失症的定義仍然不夠明確,徵狀也幾乎從來不會單純出現,總會伴隨著別的問題出現,例如學習障礙或自卑感,但是注意力缺失症絕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,需要我們認真面對。如果沒有診治,上百萬的兒童及成人將會繼續受到誤解,潛力也無法發揮。

除了注意力缺失症之外,我也治療一般的心理病患。這樣一來,我可以保持平衡,不會把每個人的問題怪在注意力缺失症上,可以避免在診斷上犯了過猶不及的毛病。

雖然本書是由我執筆寫的,但是約翰.瑞提醫師(Dr. John Ratey)也提供了許多想法。一九七九年,我還在醫學院受訓時,約翰是負責指導我的住院醫師,後來成為我的老師,慢慢變成好友。他的研究主題是衝動型人格,並因此接觸許多注意力缺失症成人。約翰本人也是一個注意力缺失症患者。

我們每個星期一起打兩次壁球,順便聊一聊。聊著聊著,我們發現,看到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有進步時,我們是那麼高興。這些病患往往曾被誤診為是患有別的疾病,一旦開始正確的診療,他們的進步則明顯可期。

去年冬天,約翰說:「我們應該讓更多人認識注意力缺失症。」

我說:「我早就想寫一本書介紹注意力缺失症。你認為我們能專心的寫完一本書嗎?」

約翰說:「值得一試。」

於是,約翰和我互相幫忙計劃時間,訂定期限,決定書的結構。這些事對於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,都是最困難的。我們倆都是具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心理醫師,寫這本書是想幫助其他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,使他們也能發揮潛力,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。

解釋注意力缺失症時,本書大量引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,包括我們自己的,病人的,以及訪談對象的個人經驗。人名都改過,有一些內容也整理過。

我們要感謝所有提供個人經驗以促成本書的人士。

愛德華.哈洛威爾醫師

(Dr. Edward M. Hallowell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